Friday, October 8, 2010

文章


(攝於香港藝術館,吳冠中生前)


  晚飯後第一件事,寫了一封信,給一個中三學生。她說決定中三以後便輟學,出來工作,當美容師。第二件事,批改我班的第一篇英文作文。由衷的感到欣然。星期五的晚上,就這樣坐在窗前三小時寸步不移,卻絲毫不感覺是工作。


  中學的時候,對作文又愛又恨。當時迷信靈感之說,相信文章乃感興之作 ( 而今不迷信,但依然相信 )。興之所至,大筆一揮,可以洋洋灑灑直抒己懷;可是一遇上腦閉塞,便怨恨其題目之狹隘以及時間之局限,簡直是對天才的抹殺。對於議論文說明文等實用文章之類,更是意興闌珊。另,我對老師的評語,又期待,又恐懼。事實乃是,我通常對老師的作文評語置若罔聞,有時一眼也不想看它,皆因性格彆扭,對讚美感到受寵若驚、尷尬,對批評又心有不甘。不過一句小小的意見,到底意難平。


 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,中六七時候的英語老師 Mrs Kam ( 是個優雅端莊平易近人的老太太) ,竟然可以在作文課的同一天把我們的文章派回。今日想來,觀乎自己的工作量,是有點不可思議。不過當時來說,母校的英語教學吹的算是自由風,英語老師於我們眼中,也算逍遙自在,而且經驗豐富,so perhaps it's just a piece of cake to them. 當然,幸福並非必然。記得中三之時,我們的作文交了出去,便好像石沉大海一樣銷聲匿跡。老師吊兒郎當,學生也不是笨蛋。這兩件關於作文的小事,沒有刻意銘記,但卻自自然然的留在心上。倒是而今自己當了別人的英語老師,方才有感而發,白紙黑字的書寫下來。


  其時的文章,像舊時記憶一樣,可以保存的,都保存了下來。藍色的,是我的用心;紅色的,是老師的認真。

2 comments:

  1. 藍色的,是我的用心;

    紅色的,是老師的認真。 I heard that some primary schools don't allow teachers to use red, because it psychologically impact the children's growht.....

    ReplyDelete
  2. ... in this case every child should deserve an A+ because even a A- could wound them psychologically then =.= green house schools breed green house children...

    ReplyDelete